![](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yimg.com/2/VD0X1Ql7s58GBmiWjNb7n2TI0dAYCoWcp0yXKz0mfeW70cenWxGcQw--/33/l/qf.RJ3cb0q_dLcUesOHZSA.jpg)
梭巴仁波切金剛乘問答釋疑
梭巴仁波切金剛乘問答釋疑
梭巴仁波切/開示 釋妙喜/恭譯
問:為什麼修金剛乘,需要更多的功德?
仁波切開示:為什麼要花比買腳踏車、汽車,更多的錢去買噴射機?道理是一樣的。即使要聽到「菩提心」這個名詞,都需要有很大的功德。並不是每一個佛教徒,都有聽到菩提心這個名詞的業報。雖然都是信三寶的佛教徒,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有相當的業,可以持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美吽,諸如此類,很容易修行,很容易在短時間內,淨除無數障礙、惡業,累積廣大功德的法門。每一個信佛法僧的人,不一定都有福報持唵嘛呢叭美吽。
問:沒有經由指導而去修密乘,有沒有危險?
仁波切開示:一般來說,可以這麼說。儘可能要有正確的指導,危險性比較少。要靠適當的上師,正確的引導。同時,弟子本身要有福德、善業。主要是,要盡力修出離輪迴的心、菩提心、空性見。自己能夠在這些方面,修得越圓滿,相對的,修密乘就越如法、越圓滿。還有,必須了解密乘的修行次第。要靠正確的指導。
問:何謂本尊?
仁波切開示:這和金剛持是何許人,道理一樣。了解金剛持的意義,本尊本質上也一樣,只是不同的形相。絕對上師、法身,被無量大悲所拘,依照我們眾生的業報,示現不同的形相。好比醫生穿一種制服,軍人、君王穿各自不同的制服,顯示他們不同的功能。類似這樣。實質上都是一味的,同樣都是絕對上師、法身,不過,由於各自對眾生發揮特定、不同的功能,才示現不同的形相。
還有,每當有眾生的業報成熟,需要藉著某一種形相,最適合引導這位眾生,那個形相,自然而然地會任運化現出來。本尊是指那個形相的佛,在我看來,本尊在西藏佛教中,是專門用來指佛,不是指世間神。所以,觀音是本尊,阿彌陀佛是本尊,藥師佛也是本尊。
問題:金剛持是何許人?
仁波切開示:金剛持稱為第六尊,是一切諸佛的總持。我們可以把一切諸佛,總攝為五方佛。也可以總攝成三部:毘盧遮那佛,總攝一切諸佛的聖身。阿彌陀佛,總攝一切諸佛的聖語。不動佛,總攝一切諸佛的聖意。這三尊都總攝於金剛持一尊。第六族尊或第六族系。
「金剛持」這個字本身,其中的「持」,是持金剛杵者。「金剛」是指智慧和方便不二,也就是,空樂不二的智慧。這是一切諸佛的聖意,絕對上師。因為一切諸佛被無量大悲所拘,為了要饒益眾生,引導我們,所以示現金剛持相,佛父母雙擁,佛父持鈴杵,同樣是象徵方便和智慧。
問:西藏和中國傳統的禮拜,有什麼差別?
仁波切開示:還有一種回教的禮拜法呢!我開玩笑的。中國式的禮拜,首先跪下,然後頭著地,再翻掌,這是唯一的差別。中國式的禮拜,做得得體、恭敬,我認為是非常莊嚴的禮拜方式。禮拜的重點,在於用恭敬的態度面對聖境。
一般來說,禮拜有兩種:五體投地的跪拜及大禮拜。中國式的禮拜,翻掌,是屬於五體投地的跪拜。西藏式的跪拜,不翻掌。我認為,這兩種方式,採取那一種都可以,只要恭恭敬敬的拜。大禮拜的主要出處是佛經,向佛的舍利、頭髮、指甲,等行大禮拜,全身趴下來頂禮。
問:為什麼要禮拜藥師七佛?
仁波切開示:通常我是在禮拜三十五佛之後,禮拜藥師七佛,主要是淨除惡業、障礙,同時累積功德。為了能夠累積廣大的功德,不僅可以在三十五佛之後禮拜藥師七佛,還可以加上其他任何佛的名號,一面禮拜。這有助於達成目標:累積廣大的功德,同時淨除惡業、障礙。
如果做得到,還有千佛。我想,寺院中很多人修千佛。不是嗎?是誦千佛,或者更多?二千佛?一萬佛?總之,如果做得到,可以念萬佛或千佛的名號,同時禮拜。
有些菩提道次第的傳承上師,修藥師八佛或藥師七佛。這種特別的修法也是相當強勢的淨障法。藥師佛過去許了很多願,要在這個濁世幫助我們眾生滿願。所以,向藥師佛祈願,力量很強大,可以很迅速地消除障礙或獲得成功。加持力很大,很珍貴。
修藥師佛,十分重要。不僅為自己,還可以迴向其他已經過世或還在世的眾生。修這個法門,淨除惡業的力量很強大,可以免於墮惡趣。即使是唸咒,力量也很強大,很寶貴。甚至如果有人內心很沮喪,修藥師佛也不錯,有助於使內心充滿喜樂,那是得自藥師佛的加持。
問:修金剛薩埵和拜三十五佛,有什麼不同?是不是應該在早上修一種,下午修另一種?
仁波切開示:我想這麼做非常好。一種方式是採用已經解釋過的幾個修法,諸如:做廣大的供養…等等,加上觀想。另外是,做整套的修法。例如:供養等整套的前行、正行和結行。
要懂得用最善巧的方法,修供養、禮拜等,累積最廣大的功德,而且淨障。做上師薈供,結合前行的祈願文,是菩提道次第的禪修者一般採用的修法,其中解說整個成佛之道,這就是禪修菩提道次第的方法。
光是唸法本,不能累積多少功德和淨障。必需修上師相應,才能淨障,使內心產生變化,才能得到加持,轉化內心,在內心創造證悟的空間。
金剛薩埵有兩種形相。一個屬於較低的續部,沒有佛母,只有佛父的單身相。還有一種佛父母雙擁的金剛薩埵,是無上瑜伽密續的雙身相。禪修金剛薩埵,加上持咒,足以淨除任何惡業,不僅是小過失,還包括破了別解脫戒、菩薩戒,乃至破無上瑜伽密續誓言,那些最重大的根本戒。比起破無上密的根本戒,破別解脫戒的根本戒、菩薩戒的根本戒的惡業輕多了。不管多麼重大的惡業,禪修金剛薩埵百字明,甚至是破了密乘根本戒,都能夠徹底淨化。修金剛薩埵有這個殊勝的利益。 ※極重要的部份※ 而且在睡覺之前,持金剛薩埵長咒21遍或短咒28遍,足以阻止惡業增長。否則即使只是殺死一隻最小的昆蟲,不是殺人,惡業仍然每天增長,十五天之後,就相當於造下殺人的重罪。帕繃喀仁波切說,十八天之後會增長十三萬一千零七十二倍之多。也就是說,一個微小的業天天都倍增,十八天之後增長到那麼多,所以隨著日子過去,星期、日、年,會增廣到像山、或這個地球那麼大。死的時候,心流會變得沈重不堪,負荷著堆積如山、像地球那麼大的惡業,跟著自己投生到惡趣,延續的時間,長得無法置信。無論如何,睡覺之前持21遍百字明或28遍短咒,就足以遏止惡業增長,這是修金剛薩埵及持咒的殊勝利益。 在教法中,非常強調金剛薩埵的法門。特別是受過灌頂的人,更是強調一定要修金剛薩埵。那些受持無上密誓戒的人,破戒或退轉,之後又回復清淨,必然是由於這個緣故。不管是那一個教派,薩迦、寧瑪、噶舉、格魯,都修金剛薩埵。
這個法門源自印度那些大學者、大行者,乃至推溯到佛陀。任何一個本尊的儀軌中,在進入正行之前,都先修金剛薩埵,作為前行。凡是密續的法本,正行之前一定先修金剛薩埵。總之,金剛薩埵法門有其殊勝的利益,是其他法門,譬如三十五佛禮懺法中沒有提及的。
不過,三十五佛禮懺法本身有難以置信的淨障力。我的一位上師巔瑪‧洛卻仁波切,是一位證量很高的上師,住在印度達蘭沙拉,近年來,我從他那兒受過灌頂。有一次我寫信給仁波切,請教何以宗喀巴大師的生平故事中,不提金剛薩埵,只提到禮拜三十五佛幾十萬遍呢?仁波切解釋道,如果修得如法的話,光是修一次三十五佛,單單一次,只要修得好,就能夠淨除五無間罪的惡業,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同時,在唸誦三十五佛佛名的利益中提到,念某一尊佛的佛名,能夠淨除五無間罪。另一尊佛,淨除近似五無間罪的惡業等。所以我通常建議別人,上午修三十五佛,可能的話每禮拜一次,一面反覆誦同一尊佛的佛名,每尊佛拜三拜,這樣一座下來,超過一百拜。如果做不到,就隨力去做。不過,起碼一個接一個地一直唸佛名,然後禮拜,能夠做到超過一百拜,就沒有問題了。
然後,晚上修金剛薩埵。做得到的話,持一圈(一百零八遍)或半圈念珠,至少持21遍百字明或28遍短咒。可以坐著修金剛薩埵,也可以配合禮拜。不妨先修35佛,再修金剛薩埵。這種作法,淨障的效力非常強大。不管今天造下多少身語意惡業都能夠淨除,明天不會倍增。不僅能夠淨除今生的惡業,無始世以來累積的惡業也能夠淨除,使得惡業大為減輕。死的時候,由於業障很輕,會死得比較輕鬆,沒有太多的恐懼、憂慮。
問:每一個教派,都說自己最好。
仁波切開示:沒有錯。印度教徒說他們自己最好。基督教徒說自己最好。不僅是佛教徒,回教也說他們的道最好。不管有成千上萬種宗教,全部都說自己最好。我在這裡舉一個例子。你去買東西、做生意。不談宗教,不談修行,我們只談生意。買東西或做生意的時候,人家說「這個品質最好的東西。你應該買下來。」你是不是馬上同意,把它買下來?由此可知,就是做生意,也要運用智慧。不僅這一生,所有盡未來生,都取決於今生你修什麼法門,把整個人生奉獻在那一個修行法門。所以,務必運用自己的智慧。
我回答了這個問題,就相當於回答其他類似的問題。例如,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種宗教,要能夠真正在內心證明那一個對,那一個不對。如果有時間,應該研究其他宗教。把你審查的任何一個宗教,和佛教比較一下。佛教和另一個宗教,你都要研究,然後用自己的智慧審查,究竟那一個比較合邏輯?不要只聽到有人說什麼,你就採信。要看那一個比較有邏輯根據。任何人都可以說出一些道理。這還不夠。必須有邏輯根據。如果有時間,你應該兩個都研究,再用自己的智慧審查,然後決定要修那一個教派。
以佛教來說,佛陀本身都說:「我的比丘眾,不應該盲從。應該像分析黃金那樣,分析我所教的佛法。然後依教奉行,奉獻一生。」由此可見,佛教的每一樣東西,都有邏輯根據。佛所教的每個修行法門,都有邏輯根據。問題在於,自己有沒有相當的業和福報去瞭解、信受,而不是在於佛教導的每一個法門是不是都有邏輯根據。
例如:轉世是事實。事實上,有過去世和未來世。不過,這不意謂,每個人都能了解、信受。雖然佛經講了很多轉世的道理,都有邏輯根據。可是即使你用邏輯根據,向人解釋轉世,如果那個人沒有福報、善業信受轉世,他不會懂的,你的邏輯根據,對他來說,沒有什麼意義。在佛教裡面的不同傳承,道理也一樣,不妨以此類推。
總之,佛陀教授的佛法,每一樣都有邏輯根據,可以用來解釋。而且,這些教法,是一切種智者解說的。並不是出自某人臆測、杜撰的哲理,基於自私自利,要獲得權力、快樂。不是那樣。佛是憑一切種智,解說什麼是對的,什麼不對。
佛的教法,越加以分析、修學,你自己越能夠打從內心得到證明,為什麼那是對的,那是錯的。佛說是錯的,是基於什麼道理,說是對的,又是根據什麼道理。發展並運用自己的智慧,內心便會獲得越來越多的佐證。尤其是透過實修,特別是自己的實證經驗,便能夠真正判斷是非。你具有佛所說的同樣經驗,絲毫不爽。
佛法是一切種智者解說的,佛的心具足慈悲,以慈悲心平等看待每一位眾生,所以,不欺誑。佛具有圓滿的大威力,宣說一切法門,完整、圓滿地導向佛果,毫不欺誑。學習佛法,便能夠正確地判斷,其他一切宗教的正邪。在那個宗教之內,那些正當,那些錯謬。否則,每一個宗教對於正邪,都各自有一套說詞,會令人相當迷惑。因此,發展智慧,極端重要。
因為生命很短暫,最好是一勞永逸,學習佛教裡面所有不同的宗派,那樣就能夠正確地判斷。佛陀的教法,本質上有了義說,以及因應眾生根基而教授的不了義說。
我們怎麼能夠相信佛的教法?是因為沒有一尊佛、一切種智者的教法,和其他諸佛,例如,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相牴觸。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一切種智心解說的教法,和另一外尊佛、一切種智者說的法矛盾。沒有這麼一回事。從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一切種智心,解說的教法,和其他一切種智者說的法,毫不矛盾。
不管某些不具備一切種智的人,對佛的教法,說了什麼,都不算數,毫無意義,因為他不具備一切種智。 | |
轉載自:台中釋迦牟尼佛中心 http://www.fpmttc.org.tw/index.php?option=content&task=view&id=143&Itemid=93 http://tw.myblog.yahoo.com/jw!.bDdqbGZBRk90F_wJmU1hGsDOlM-/article?mid=23&page=1#36喀什米爾兄 部落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