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仁波切曾在演講中行善養成習慣和以別人的觀點看事情 ,強調積聚功德的重要,
在如此繁忙的都會生活,又該如何積聚功德?
答:有很多做法可以運用於實際生活。每當你走在街道上,面對五光十色的霓虹燈,
你該觀想它們皆是供佛的燈。
這樣就已經在積聚功德,把 這種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如此功德更大。
假設你看到別人這麼做,生起隨喜、讚歎心,你也跟著積聚功德。
這絕不是我自己瞎掰胡謅,許多經典皆可做為佐證。
已故的敦珠法王曾說過:「積聚功德並不困難,實際上為善比造惡容易;
問題是我們未將行善養成習慣,這才使事情變得複雜。
問:近幾年來,流行新時代(New Age)思潮,有些人甚至嘗試將佛法與新時代訊息結合。
仁波切對此潮流有何評論?
答:我有兩點看法。我是個頗自負的人,所以對那些新時代導師,並沒有太高的評價。
因為這些人通常只告訴你你想聽的東西,而非你該聽的內容。身為佛教徒,
我們的目的不是去聽新時代那種類型的音樂;佛教的終極目標不是放鬆自己,與宇宙合而為一。
學佛的目的是成佛並利益眾生。話雖如此,你若具有佛法的正見,以此做為幫助眾生的工具,
則可以去接觸新時代的東西。事實上,為了利益眾生,佛教徒甚至該隨時準備好放棄佛教。
我甚至建議大家不要做佛教徒;做不做佛教徒並不重要,要緊的是如實修學佛法。
替別人著想,以別人的觀點看事情
問:怎樣將忍辱與智慧落實於日常生活?
答:這是相當困難的事情,而且你也問錯對象。
不過倒是可以提供兩首偈頌,凡是關切這個課題者,
趕快將之記下。外相是騙人的,外相所顯未必是事物之本性。
替別人著想,以別人的觀點看事情。
這或許多少幫助你長養忍辱、智慧,我本人則根本做不到。
之所以再三強調這點,無非是希望大家不要對我有過高的期待。
十七年來,我被訓練如何說法,因此我可以說法無礙。
但是永遠不要來到我面前,祈求做我的弟子。
我太愛我自己,以致不會對你說實話,自然是不夠資格做別人的老師。
問:經典上說諸佛菩薩的智慧、福德、平等,那為何會有不同菩薩代表不同特質?
答:這個問題很好。從佛的角度而言,其智慧、功德沒有兩樣。
但是人類有選擇的習慣,所以諸佛菩薩善巧開出各種方便;
這種方便是如此善巧,以致最後是殊途同歸,達到共同的目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