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堪布卡塔仁波切開示


 



大手印是佛陀本質,被稱做「善逝藏」,


從無始以來一直存在於所有眾生之中,


它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心識或潛能裡,


不論國籍、種族或性別,無一例外。


噶舉派(白教)的見、修、行以大手印為根基,


在此傳承中,見乃對大手印的最先認知與瞭解。


然後一個人的禪修以此正見為基礎,


再將此大手印的瞭解融入行為中,


所以一開始對大手印有正見可導入對佛法的更深瞭解。


 


果說「善逝藏」平等普及於每一眾生中,不論男女,


那麼我們可能會感到很疑惑,為什麼有些人很優秀,


有些則較拙劣;為什麼有些人進第擢升,


有些人平凡一生;為什麼有些人已開悟,有些則未悟。


這些區別的存在,並不因為大手印因人而異,


而是「善逝藏」本來就平等地存在於所有眾生之中。


那是因為我們自己無法認知大手印以及我們自身所產生不同階段的業障,


而使我們變成不平凡或平庸、開悟或未悟的原因。


 


一般人都會談論開悟的超自然特性以及開悟者不可言喻的智慧,


其實那是因為我們把開悟視為異國之物,


我們以為自己必須在地底下或在不同的星球上找尋它,


但無論我們花多少時間去尋找,


我們都無法於外在世界中找到開悟的本質,


因為這些本質事實上就存在於我們內心中,


而且從無始以來就和我們是一體的,


開悟者並不是從另一個星球或地底的某個洞找到開悟,


他們在這地球上每天精進修行,以及遵循心靈之道,


依此而發掘出他們自身的能力,即存在於自身的大手印本質,


並且得到俱生大樂。


 


我們平凡眾生的最大問題是:儘管我們欲求快樂,


卻不知以何正確方式去得到,於是我們到處鑽牛角尖。


我們以為物質或科技發展能帶給我們快樂,


但因為我們總是依賴外在事物,最後則永遠找不到快樂。


永恆的快樂並非向外求,而是存在我們內心的本性中。


這是無明產生的關鍵之處。


有時我們會因說他人無明而心感不安,


但我們卻不願去想自己本身亦是無明。


在此所謂無明是指善逝藏,


即大手印本質存在於我們自身中,


而它卻不為人所知——我們不知佛性存在於自身


——那就是無明。


因為我們無法認知開悟的本質,


我們便從不凡者、外在的人或物上找尋開悟。


 


這就好像你手掌心或口袋裡正握著一塊珍寶,


但你卻被牽引到別處尋找這塊寶。


不幸的是,你根本就找不到。


然此並非是你不想去找,或是那塊瑰寶不存在,


而是因為太接近你了,而你卻向外到處尋找。


假如突然有一位善知識來到你身邊告訴你:


「看!瑰寶就在你手中。」此時你才會明白。


這就是噶舉派所謂的「佛即在你掌心中」之意。


你開悟的本源就在這裡,清淨自身即認知開悟,


根本無所謂外在的人能給予你本具的開悟特質或能力。


 


雖然佛性——善逝藏早已存在你自身中,


有時仍需得遇金剛上師而予以發掘,


如此的開展才有可能使你真正認知自己心性的本質。


照理來說,一位金剛上師應是某傳承中有修為的上師,


因為我們確信一位真正的傳承持有一切方便法門和無虛偽的特性,


而能傳給我們佛法並且開展我們的本能。


任何精神上師的一個重要特性是他或她要有相當修為,


並達到超越佛法字義的證悟。


蔣貢康楚羅卓泰耶在「智慧之雨」中曾提到,


一位精神上師應如一位自知本性的領導者,


這樣的上師才有能力去教導吾人認知心之本性。


 


否則,若一個人只具文義上的瞭解,而不知實質的意義,


那他就沒有權力將佛法傳給他人,不只如此,


而且他的教法對任何人也不會有太大的利益,


這就好像我想嘗試去教英文一樣。


我是靠著學和背一兩個單字來講英文,


幾乎不知道這些字的意義是什麼。


讓我們想想看,如果我想繼續背我所學到的字,


然後試著去教他人,由於我只是背這些字而不知其意,


甚至我可能會唸錯,那麼凡從我這裡聽到英文單字的人,


不但會曲解字意而且發音也不會完全正確,


這種同樣的誤解也會發生在某人只是瞭解字義就想告訴你有關心性的問題。


你需要的是一位能真正教導你的大手印的具德上師。


 


一位具德上師也必須引導你到成佛的境界。


如我先前所說,只有證悟自性的人才能引導他人入佛道。


如果一個不如法的上師不具任何證悟上的成就,


然後想透過自己對字義瞭解而引導弟子入道,


那麼就會像我拜訪中國期間發生在身上的事一樣。


當我在北京時,我想去參訪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


但因我不知位置在哪裡,我便走路出發,然後沿途問人。


現在問題來了,我所遇到的大多數人也都不知道那座寺院在哪裡,


但因愛面子的關係,每個人都不願承認自己不知道路,


反而東指一個、西指一個說:「就在那邊。」


於是我照著指示的路去走,但是每一次我再問另一個人時,


他又指給我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就這樣整天因許多人指給我各種不同的路而使我持續來回走了好久。


幸運的是,我終於碰到一個真正知道路的老婦人,


她叫我坐下,在一張紙上畫地圖,告訴我現在所在的位置,


並指出我要去的那座寺院的正確路線。


由於她的指引,我終於抵達那座寺院。


那位婦人就如同一位如法上師——她經驗老道,


因為她住在當地很久了。


一旦你有幸得遇這樣的上師,就可以遵循他的指引,


你所走的每一步將引導自己更接近開悟。


若能遇這樣已開悟的法侶是件可喜之事。


 


但有時當我們遇到一位具有開悟的無限特質的金剛上師時,


我們會起勇猛心,但突然之間,我們在修法上不再有耐心,


因為我們已知開悟的結果,就想立刻能開悟。


我們大多數人都想開悟,於是我們十分精進,


希望能在一夜之間有所成就。


然而當夜晚結束後仍無所覺悟時,我們便感到失望。


所以我們必須堅忍,即使我們擁有金剛上師,


也不能期待即刻開悟。


 


開悟如培植一顆種子。一旦我把種子種在地上,


你必須要有耐心去等待,


如果你只想到花的顏色和香味將會如何而變得興奮時,


你可能會在興奮之餘去翻動土壤,


而且想把剛培植的植物挖出,希望它長得更快,


因此雖然想培植出一朵花,你卻反而抑制了它的生長。


同樣地,一旦你得遇一位金剛上師,


你必須要有耐心和信心,


並謹慎不要在你自己開悟之道上冒險,


你只須秉持對此上師的信心而精進修持,


而不要心存很大的期許,若能如此做,


那麼每刻的修持將會使你更接近開悟,因此你必須精進、


耐心地修持而不存任何的期許和懷疑。


 


大手印之道即是純潔無瑕之道,同時也是深奧和實用之道。


如果你選擇一位具德上師教導你,你也修持得很好,


那麼你本身就能成為金剛弟子,也就有可能即身成佛。


要成為一個金剛弟子,必須相當精進地修行,


必須對上師具足信心,而且隨時隨地修行,


以便增長你內心的覺悟力。


如果你太急著開悟,那就會如同想把花拔出一樣,


但一株植物並非靠武力而成長的,


它真正需要的是你細心的照顧。


若你能如此做,這朵花自然會成長。


同樣地,若你能精進和有信心地修持,並捨棄一切期許,


那麼了悟便會在你心中自然地增長。


藉著這樣好的上師,以及你自身是個好弟子,


你可以即身成佛。


 


西藏有一句諺語詮釋了金剛弟子的特質——


他或她必須像個不會說話的啞巴,同時他必須堅持到底。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金剛弟子之所以啞是因為在他心中,


他對上師或佛法皆不起疑心,


他會不加思索地精進修行以達成佛境界。


我們必須做到那樣,必須不起太多的問題、


疑惑或期待而修行以達開悟,


我們必須找一位金剛上師能以及成為一位金剛弟子——


那是我們職責所在。


 


培植一顆種子需要初步工作,你不可以把種子丟在硬土上,


首先你必須翻動泥土,使其鬆軟,同樣地,


若你想將大手印高深之法運用自如,不能不做止觀的禪修。


修持止觀如翻土播種般,而這只是基礎。


再者,你不可以為修持一套止觀就夠了,


止觀是你進入大手印修持法之前的必修課程,


而且要修到安住於心,但若不持續安住於心,


則一小時或一個月,或甚至一年的止觀修持亦不具任何意義。


 


讓我們這樣說吧!你已準備好種花泥土,這塊泥土可能很軟,


但若你只是把種子丟在上面,那株植物仍無法成長,


因為土地太乾,它需要水的灌溉。你得灌溉土壤,


之後再種種子,而且要不斷照常澆水。


同樣地,若只透過止觀而培養出一種安住於心的感覺是不夠的。


一個人必須永遠培養利益眾生的慈悲心和菩提心,


就像植物必須經常保持濕度一樣,


開悟的種子需要持續的慈悲和菩提心,這兩種特質是根本,


使我們能去認知心的本性。


 


溫度是培植花朵生長的第三必備特性。在開悟的成果中,


溫度代表智慧,它是長養智慧的必備條件,


亦是修持止觀和長養菩提心的必備條件,就如泥土,


水和溫度是種花的必備條件一樣,


這三種條件亦是成佛的必需品,只有在你培養出安住於心,


菩提心和智慧時,你才算是具足開悟的三種必備特質。


 


智慧有兩種意義。


本俱智慧指某人具有馬上瞭解字義與根本意的自然能力,


而另一方面,信念智慧則指某人可能聰明但不足以瞭解佛法的根本意,


亦無法立刻認知究竟意義,不過如果那個人對上師具足信心,


並遵循上師的指示,那麼他也能達到開悟。


 


本俱智慧就像視力很好的人,若有人為你指出目標的方向,


你就能看清該往哪裡走而不需要嚮導,你可以自己到達那裡。


若你眼盲,那你就得依靠某個眼睛正常的人。


如果你把他視為嚮導,你便能到達目的地。


因此,那就是信念智慧——雖然你不是很有智慧,


但透過對上師的信心,仍能指引你達到開悟。


 


有時候你可能會困惑為什麼在數千名弟子中,


有些弟子進步很多,而你卻落於人後,或許你會這樣想:


「也許上師沒有教我正確之道,說不定他使我開倒車,


他教給別人的法比教給我的好。」


但這並非上師是否教你好或壞的方法,


或是上師想要提升你的佛性之問題,


而是你本身尚未具足那三種必備條件——安住於心、


菩提心和智慧,甚至如果上師教給你高深之法,


若我不試著去瞭解和消化,


你會因自己的修為不夠而無法從中得到任何的成就。


 


不過,一旦你具足第一種條件,並能精進修行,


那你便能很快地體悟你的目標,為了達此程度,


你必須積聚功德,也就是要行身、口、意十善業,


這樣的累積福德將加速你的成長,並使你更快達到開悟。


屆時,你將會具足這三種必備條件,


加上若你依止一位金剛上師,


那你達到開悟的機會也就指日可待了。


事實上,它是近在眼前。


 


但你必須瞭解,基本的責任仍屬於弟子。


你個人的責任不只是遵照金剛上師的指示,


而且即使你擁有這樣的具德上師,


你自己的功德積聚和精進修行也是必要的。


你們就好好的做個金剛弟子吧!
 


 


摘自《入悲智之門》  【噶瑪噶舉中國論壇:www.karmapa-chinabbs.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多傑嘉稱 的頭像
    多傑嘉稱

    噯嗎霍

    多傑嘉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