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貝瑪秋准尼師
摘錄:《轉逆境為喜悅》
錄入:依西卓瑪
校正:菩提法燈
以下是我們一直都在追尋的解脫秘法:
透過禪坐和日常修持來發展面對人生困境的能力及勇氣;
安住在當下的身心經驗中——
即使當下的感覺是蒙羞、挫敗、被拋棄,
或是遭受不公的待遇。
——夏綠蒂·淨香·貝克
我們曾談過安於般若波羅蜜多或無量菩提心中,
然而這樣的修持要達到的究竟是什麼境界?
我們要體悟的其實就是對當下無依無恃的狀態保持開放,
直接了當、毫無防禦地參與自己的經驗,
當然這並不是要我們相信一切都不成問題了。
朝著不執著的方向前進是需要膽識的。
我們不可能一開始就覺得
這是一個奇妙而令人振奮不已的生活之道。
我們之中有幾人會覺得已經準備好要
中止自己的慣性模式,
或中止自己追求舒適的本能反應?
我們或許以為一旦修持了菩提心法,
自己的慣性模式就會開始轉變——日復一日,
我們一定會愈來愈開放,愈來愈有韌性,
愈來愈像個精神勇士。
然而持續的修煉只會讓我們的慣性模式更強化。
佛法的金剛乘稱這種現象為「強化的精神官能症」。
這並不意味我們是故意的,事情就是會如此發生。
雖然嘗到了無依無恃的滋味,
也希望自己能安住在穩定、
開放而富有韌性的心境,
我們仍然會緊抓著慣性模式不放。
每一位走在覺醒之道上的人,
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
你所見過的每一個面帶微笑的解脫之人,
都必須經歷自己的精神官能症被放大到極至的過程。
我們一旦中止責備自己或安慰自己的慣性模式,
就是在做一件極為勇敢的事了。
逐漸地,我們會朝著開放的方向前進,
不過我們也必須認清,
前方是一個沒有把手、沒有腳環、
沒有心環的危險地帶。
這個境界也許被稱為解脫,
然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
感覺起來卻像是一種不安全的狀態。
讓我舉出一些隨著修行而
發展出來的精神官能症被強化的實例。
其中一人發展出了奠基在
精神理想之上的自責模式。
人們往往利用修行來強化貧乏的自我感:
精神勇士的修行變成了另一種
感覺自己不夠格的方式。
假如我們想變成一名「善良的」精神勇士,
或是想逃脫成為「壞人」的可能性,
我們的思維就會呈現兩極化,
而如同以往那樣又陷入了對錯的反應。
我們會利用修行來排斥自己,
或跳脫不想面對的議題,
而又企圖保有「一切都美好」的理想概念。
這些都不是什麼不尋常的例子,
歡迎加入人類的行列.就是因為我們真的在修行,
才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所做所為,
而開始學習慈悲地探索自己的內心活動。
我們在心理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是否感到不安?對心中的戲碼是否仍深信不疑?
另外還有一種相反的版本。
我們會利用修行來助長自己的傲慢和獨特感。
你看我們進行這項修持是多麼勇敢的事,
我們的人生已經得到了轉化。
我們能夠做出如此罕見的事,真是值得自豪。
我們利用修行和佛法來建立自我形象,
並助長自己的傲慢和自大。
另一種被強化的精神官能症就是逃避。
我們雖然很想放棄自己那些無用的垃圾,
但是在過程中會利用佛法跟那些混亂
不安的事物保持距離。
為了逃避自己的同伴是酒鬼或
自己對大麻上癮或是又陷入了另一個受虐的關係,
於是我們毅然決然地訓練自己安住在空性和愛心中。
我們企圖利用精神修持來逃避內心的不悅。
真正的重點是,
我們會依照慣性將自己附著在菩提心的修持,
或是黏著在強調不黏著的修煉之上。
如果想洞悉自己的慣性模式,
不妨看一看自己跟修持方法、
法教及老師的關係,
是否也充斥著近乎精神官能症的各種需求?
我們是不是在利用禪修來規避自己所懼怕的事物?
我們很容易忽略自己仍然在尋找立足之地。
如果暫時跨出自己那狹隘的繭,
一定會感到恐懼,而想抓住以往所熟悉的事物。
在這不可避免的過程中,
如果缺乏持續的耐性和善意,
我們將永遠無法依止智慧和慈悲,
將心安住在無我的境界。
我們必須逐漸發展出信心,
相信只有放下執著才能解脫。
我們還要不斷地培養友愛之心。
安於空性的那股熱情,
是需要一些時日才能發展出來的。
首先需要瞭解的就是,
擔憂或心理上的不適感,
很可能是舊有習性正在釋放的一種徵兆,
其實我們已經貼近與生俱來的空性了。
創巴仁波切曾經說過,
覺醒中的精神勇士往往發現自己不斷處在焦慮中。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這句話確實是真相。
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持之後,
我認清了既然搖擺不定的情況不可能消除,
那麼就去深入理解它吧。
我們如果發展出對恐懼的好奇心和樂於接納的態度,
就會產生根本的變化。
與其一輩子都活在緊張不安中,
如同坐在牙醫的診療椅上,
那還不如學會放鬆地安於當下。
修持就是以慈悲的態度來探索我們的慣性和思想。
慈悲地探索自己的身心反應和逃避的對策,
是覺醒的過程中最根本的修持方法。
老師總是鼓勵我們要對自己的精神官能症感到好奇,
因為我們的對治模式一瓦解,精神官能症勢必出現。
只有在這種情況之下,
我們才不再深信自己的個人迷思。
如果能到達這樣的境界,我們就不再和自己分裂,
不再抗拒自己的情緒能量,
如此才能學會安住在般若波羅蜜多中。
這樣的修持是永無止境的。
從開始進行菩薩道的修持,
一直到完全信賴自己那無屬性、
無偏見的解脫之心,這中間的過程,
必須分分秒秒安於當下所發生的一切。
我們要以堅定而柔軟的心,
放棄過去對自己對別人所抱持的成見,
也放棄自己的執著傾向,
以及障礙住菩提心的那些反應模式。
經過多年的修持,我們將克服各種障礙,
獲得無數啟示,而在過程中體嘗到無依無恃的滋味。
【觀世音.噶瑪巴:www.karmapa-chinabbs.com】編輯整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