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yimg.com/2/VD0X1Ql7s58GBmiWjNb7n2TI0dAYCoWcp0yXKz0mfeW70cenWxGcQw--/1/l/XtaIQaKSR85bPDUPuX2kfQ.jpg)
那年,在學院居士林土路上,我與鄰居迎面遇到一對夫妻。
丈夫在前,妻子在後,低頭,迴避了我們的眼。
這對夫妻曾是學院的出家人,一個是喇嘛,一個是覺姆。
他們看上去溫和、善良,有良好的教養和令人信賴的品質。
他們憂鬱、易於受傷,共有一種無聲的沉寂,小心翼翼,與外界保持著距離。
每年,那位妻子的懷裡,會增加一個孩子。
那年,那位妻子兩手各牽一個,背上背了一個。
他們英俊、娟秀,身著藏服,衣著典雅、整潔,
已沒有出家人的痕跡。他們每年都回來,參加極樂法會。
他們不能不回來,喇榮是夢魂縈繞的極樂的舊地,
是無法痊癒的傷口,是他們共同的靈魂。
據說,他們曾懇求學院開許他們住在學院居士林。
讓違反學院紀律並還俗結婚的喇嘛和覺姆住在居士林,
學院沒有這樣的先例。
見到這對夫妻不久,有一天課上,
索達吉上師仁波切偏離了正在講解的論典,
說起他老人家去多芒寺的一段經歷。
上師仁波切不會無緣無故講故事,一定是在座的弟子中,
有一個人已經走到了懸崖的邊緣。
至尊索達吉上師仁波切到爐霍多芒寺時,
當地很多老鄉聞訊從很遠的地方趕來。其中一位,曾經是學院的覺姆。
那時,她很年輕。她十幾歲時,第一次見到穿紅色袈裟的出家人,
她的心為紅色袈裟而感動。
她一無所有,在學院出家,在後來的幾年中,她身無餘物,
和幾位家鄉的覺姆住一間非常簡陋的小木屋。
她參加了所有堪布和堪姆的課程,學習文字、背誦經論,念誦了大量的咒語。
那時,她很年輕,每天笑語連連。在她還俗前,
法王如意寶在經堂裡說:
「年輕的覺姆啊,你不要以為世間的生活很幸福,男女之間的感情很值得羨慕,
如果你還俗,成家,你才知道世間人的生活有多苦!
男女之間的感情沒有一點可以信任的地方,可那時,你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現在,她每天要照顧三個孩子,
要種地、放犛牛、擠牛奶、做酥油;煮茶、做饃饃、洗衣服、背石頭、背土;
要堅固房子的地基、爬到屋頂掃雪、給孩子擦洗、縫衣服、餵飯……
事情做不完不要緊,沒有錢不要緊,她一坐下來,就會想起學院,
以前的生活,相距尚不遙遠,卻不可思議,彷彿她從未擁有過!
如果她曾經擁有,為什麼卻是現在的模樣?有什麼阻止她?不能回到過去?
回到從前?她從來不知道,人間有這樣的痛苦!她的心,陣陣地酸痛。
只要停下,只要坐下,只要稍一凝神,天地就會塌陷。她面前三個孩子,
她的丈夫:她無始以來的業力,一齊聚集在她面前!
她一直哭著,在上師仁波切前泣不成聲。
她說:「那麼好,那麼好的日子,我把那麼好的日子換成了現在的生活!」
她從很遠的地方趕來拜見堪布。那天,她家的三個孩子沒人看管,
沒人為他們煮飯,為他們餵水,她把他們鎖在房間裡,她出來的時候,
他們在裡面哭作一團。她的丈夫已經幾天沒有回家了。
早上,她家的幾頭犛牛走丟了,她要趕回去尋找。
窗外,下著瓢潑大雨。她說,她丟掉了一生中最好的東西,
她本來可以一直擁有它,可那時,她不知道。
她哭著走了。堪布仁波切起身,站到窗前,一直望著她遠去的背影。
德巴堪布進來,和堪布說話。堪布什麼也沒聽見。
堪布的故事說完了。尖酸的痛楚從我心頭生起,眼淚湧上我的眼眶。
此時,我看見,我身邊一位師父低下頭去。
她的這個動作令恍然我意識到,此時此刻,在經堂裡,
正在經歷這位昔日藏覺姆絕望的痛苦的,又豈止是我們倆?
http://www.folou.com/thread-11586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