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密乘的獨特修持方法︰淨觀



  上面我們簡短的稍微談了一下「密宗」的哲理。現下要開始講一些比較契入題的東西。對於比較不熟悉這些「密宗」術語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比較無聊。可是我見到現場許多老面孔。所謂老面孔是一些「密宗」場合的狂熱份子,經常出現的;或者我們可以說是每逢灌頂必到的這一種。
  這個實際上和現下許多場合一樣,你第一次去,他給你一張卡片。以後每次去,給你的卡片記上幾個點。然後累積若干點數之後,他免費給一些甚麼東西一樣。
  「小乘」當然是接受「空性」的見地。然後他要放棄傷害一切眾生的行為。「大乘」;當然是在「小乘」既有的基礎上建立。「大乘」所談到的「空」,不僅包括了小乘的「人無我」,也包括了「法無我」。也就是現象的無我。在修行的過程來說,除了前面說的不傷害一切眾生之外,還要加上「必須去幫助一切眾生」。
  我再次強調,「金剛乘」和一般的大乘,並無不同。所以「金剛乘」解釋「空性」的方法,和「大乘」可說是完全一樣。在修行上來說,除了「小乘」的「不傷害一切眾生」和「大乘」的「要幫助一切眾生」之外,密乘更加上一個「淨觀」的修行。對所有修習「密乘」的學生而言,「淨觀」這兩個字,是你最應該知道,也最應該了解的,也最關鍵的兩個字。所謂「淨觀」是表示說,你並不是毫無一點「覺知」,毫無一點「覺性」的來接受任何事情。
  因此許多「金剛乘」的老師,包括我在內,都要占學生的便宜。怎樣占學生的便宜呢?首先,對學生大談「淨觀」。然後當學生把這些話聽進去之後,老師就可以為所欲為,要求學生把他所作的一切事情,都看成是清淨的。這個並不是「淨觀」。因為在這過程中,有一個人,他在否定一些甚麼東西。同時這裡面也有一些基本上是自我欺騙的心態。然後在相對的層次上而言,這種作法也和我們所處的相對層次產生矛盾與衝突。
  所以﹗我再重複一次,所謂「淨觀」也就是說︰不以這種不加「覺知」的模式來觀察一切的事物。
  當我們談到「淨觀」的時候,我們所講的是「沒有分別,沒有特殊的喜好」。學生的修行是「經由修行而減少你的各種各樣的喜好,或選擇上的喜好」。
  當然如果我們指的是「特別喜好甚麼或特別選擇甚麼,或是,不喜好甚麼,特別不喜好甚麼。」這就簡單了。但在「金剛乘」裡,它有著很特別的意義。這種所謂「沒有特別的喜好」,並不是表示別人問你「要茶或咖啡」,你說「沒有關係,我並無特別喜好」。並不是這樣的,在這邊,我們的意思是「以修空性為道」。當你以「空性」為基礎,觀察一切事情的時候,你會看到,沒有甚麼是叫你「比較好」的。「金剛乘」接受這樣的觀點。
  像上面講的一樣,「金剛乘」是「果乘」,是以「果地」的修行為「道」。所以我們對於「空性」,是以這種沒有喜好,或「沒有偏頗的心」來修行。譬如說「金剛乘」裡所使用酒或肉,就是這個樣子。
  談起這件事很令人傷心,這個傷心有一部份是來自「大乘」的人。因為他們對「金剛乘」缺乏了解。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現代某些「金剛乘」師徒之間的表現,或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讓人覺得,或他們自己覺得,「金剛乘」允許你飲酒,吃肉,或者允許你縱情於異性之間。他們認為「金剛乘」是一條允許你干這些事的道。
  但是我可以向各位保證,在所有的「密續」中,找不到任何一句話,是允許你作以上這些事的。
  在「小乘」的道統裡,非常卑視或渺視「慾望」。在這情況下,這個慾望的對象,舉例來說,對一個修「小乘」的人來說,可能是一個美女。但他們用修行的方法來對治。例如說「不淨觀」。
  在「大乘」裡來說,以相對的層次而言,還是很輕視慾望。但在究竟的這個層次,你會認為慾望實際上就是「空性」。所以對於一個「大乘」行者,一個修習比較廣大的道的修行人來說,他們會認為︰假如你認為某人很丑,而你又執著在「他很丑」的概念上時,僅僅這個概念,就足以將你系縛在輪回之中。
  對「金剛乘」而言,我剛才已經講過很多次了。「金剛乘」是沒有特別的喜好或特別的偏頗。換句話說,就是直接的去修「空性」。然而在沒有偏頗或沒有分別的這種狀況之下,而你說「我一定要吃甚麼,或我一定不能吃甚麼」,這個當然也是一種偏頗。
  像我,或者別人稱我為一個「金剛乘」的修行人,對於「空性」,我並沒有完全的了解。這表示我有特別的喜好,如果我吃肉,那完全出於我的慾望和以前這些不好的習慣。所以身為一個「金剛乘」的修行人,若他不能了解「空性」而去吃肉,同樣也破了「密乘」的戒律。
  在「金剛乘」的戒律中,第二個最重要戒律就是要遵守一切佛說的話,不管佛說甚麼。佛在「大乘」的經典裡,重複的講「不要吃肉」。所以對我們這樣子,在「空性」上祗有一點點學理的了解,而實際上對「空性」完全沒有「証悟」的人來說,吃肉,不僅破了「大乘」的戒律,也破了「密乘」的戒律。
  這也是為甚麼,在前面我說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可能最好的道是「小乘」。看起來有非常嚴格規律的「小乘」,實際上遠比看起來非常開放、你可以為所欲為的「密乘」要更容易修行的多。我們也比較容易說「我是一個大乘行者,從今天起,我不吃眾生的肉」。也許斷除肉食的那幾天,你會對肉味念念不忘,但慢慢的,你就習慣素食了。而且素食有益健康,這類的修行也很簡單。
  如果你是一個「金剛乘」的修行人,別人拿了兩盤東西給你。一盤是麥當勞漢堡包,一盤是很精美的食物。比這個更極端的是︰若有人端了一盤食物和一盤糞便給你。而你對那糞便有絲毫的不悅,或對那盤食物有絲毫偏私的心,那都是破了「金剛乘」的「事業戒」。所以比較起來,「大乘」的素食,是要容易得多。
  同時對於「修雙身」,也是同樣的這種情形。我知道很多東方或西方的學生,甚至老師,因為首先他們不了解「金剛乘」的真正意義,其次把「金剛乘」的這些東西,當成滿足自己私欲的許可證。許多人聽到「密宗」有所謂的「雙身法」,都覺得對自己的情緒或慾望是一個很好的消息。這些人是完全不了解「金剛乘」。
  我這樣說是有一個絕對的理由。因為祗要一有人提到空行母,所有學「金剛乘」的人,包括我們這屋子裡的每一個人,立刻會聯想到一個非常美的女性。這個概念在我們實際的生活中,如果看到一個漂亮的女性,我們會說「哎唷﹗一個空行母呀」,這表現出你對於所謂「空行母」這個字,是一點都不懂。
  如果我們看那諾巴金剛瑜伽女的教授。依照這個教授,如果我了解得沒錯的話,那些漂亮得會讓你產生慾望的女人,她完全不是空行母。若你修這個教授,然後你向某一個方向走去,你所碰到的第一個異性,不管是甚麼樣子,你都要有勇氣去擁抱她。也許你會碰到只患有極嚴重皮膚病的母狗,是的﹗在那個情況下,她就是空行母。你若有勇氣真誠的去親吻,去擁抱這只母狗的話,那你對空行母,可以說是稍微有一點了解。

  何謂真正的金剛乘「上師」
  所以,從這邊你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對於空行母的概念,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另外一套東西。對不對?
  以上講的,祗是給你一個簡短的背景,可以讓你了解甚麼叫「金剛乘」的「淨觀」。以這個為基礎,我們來談「上師」是修行上很重要的關鍵。首先,請你要忘掉剛才所說的,沒有偏頗,沒有好惡的這種狀況。然後把你熟知的那些所謂上帝,儀軌,你的灌頂,你的修行,套進去。這樣才比較接近「密乘」真正的意思。
  舉例來說,一開始,要你對每一個眾生都有「淨觀」,會比較困難。因為至少你自己就沒有這種淨觀。為了要發展出你自己的淨觀,所以我們需要有一面鏡子。因為有鏡子,你就可以為自己涂些口紅,擦點粉。這樣一來,你就會覺得對自己有信心。「上師」就是這個目的,就是那個鏡子。就是你一直放在手提包裡的那個鏡子。你永遠不應該跟他分開。
  例如,你在「輪回」裡參加了一個宴會甚麼的,然後你要吃芒果,那吃完之後,你的口紅都沒有了。這時你就需要一個小鏡子。就像這樣,因此「上師」一直要在那邊。這個可以提醒你,讓你知道。我們所謂的「上師」,同時也是指你內在和祕密的「上師」。這三個都是同樣的重要。
  「上師」和「弟子」間的問題,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幾乎就像你和某人戀愛一樣。當你期望太高,或希望太多的時候,這個關係通常沒有辦法維持。你們一定都知道這個,對不對?就像經常所講的一樣,當你有問題的時候,你就希望你的「上師」有許許多多的神通來解決他們。總是期望,當「上師」把手放在你頭上的時候,你的問題就去掉一半。
  但若是你今晚為「上師」舉行一個宴會,你就會希望這個「上師」和凡夫一樣,從大門走進來而不是由窗戶飛進來。所以如果我們以情緒上的觀點來觀察或看待一個「上師」,那「上師」和「弟子」間的關係是無法維系下去的。
  就一般來說,「上師」是要破除你的『自我』。但在現代如果真有一個「上師」要干這種事的話,他肯定會搞到衣食無繼的。在現代反而是那種把你的『自我』搞得肥肥胖胖的那種「上師」,是我們認為最好或最成功的「上師」。
  如果你回頭看一下我們的「傳承上師」,像帝諾巴,那洛巴,他們之間,老師從未給弟子一些所謂的特權或特許的東西。在座的大多數是竹巴噶舉的修行者,如果今晚,那諾巴若真要從門口走進來的話,我甚至懷疑,各位是否會允許他走進來。這老兄看起來不怎麼莊嚴,吃活魚過日子。衣服破爛看起來怪怪。你若請他去吃午飯,他也許坐在桌子上也不一定。總而言之,他不會是你想要的那種「上師」。然後我們說「本尊」;「上師」的「傳承」。「上師的傳承」非常重要,就像一座樓梯,你一直往上爬。爬到最上面,碰到的是你自己。若這條樓梯斷掉的話,你就沒辦法爬上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多傑嘉稱 的頭像
    多傑嘉稱

    噯嗎霍

    多傑嘉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