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能夠從上師聽經聞法,進而把教法付諸實踐,這是極難能可貴的良機;


有緣見到佛陀人身的示現,實在不可思議。


我們不但能與他們在心靈上互相溝通,更能得到他們的教導,


而那些教法必定能令我們脫離苦及苦因,


即業力(由煩惱所策動)和煩惱(既令人困擾又無始無終,蒙蔽心靈的心念)。


即使無法把上師過往教導我們的法門全部實踐,但僅僅聽聞教法,


已能在我們的心田播下善的種子,而這些種子終有一日會令我們脫離輪迴眾苦及其苦因,


進而使我們臻至無上正等正覺的境地,獲得佛果無可比擬的快樂。



  我們的生命有什麼目的?為何要生存?


為何每日、每小時、每分鐘、每秒鐘花這麼多精力令自己活下去?


為何花這麼多錢照料自己的身體,以及每年檢查身體看看有沒有毛病?


身體有問題時,又為何要接受價值不菲的治療?


為何花那麼多錢在食物、衣服和房屋上,即那些賴以維生和保持健康的東西上面呢?


為何要做一樣又一樣的運動保持身體康健?



  除非我們心懷慈悲,否則花費這筆金錢和做這些事情毫無意義。


對別人發慈悲心,令我們所做的一切,


包括花錢、上學、上班、做運動、注意健康等都變得饒有意義。


  假如我們缺乏慈悲心,我們的生命便很空虛。


耗費了的錢、所作出的努力、長時間的工作,都完全失去意義,每日的生活也沒有滿足感。


沒有慈悲心,即利他之心,我們不會感到滿足,做什麼也難感稱意。


不論我們家財如何豐厚,但如欠缺慈悲心,內心便常感到空蕩蕩的。



  如細心想想,便會發現不論擁有多少東西,或者花了多少努力取得這些東西,


倘若沒有慈悲心,便總覺得有點不妥。你的內心不會感到平和,心坎裡總覺得缺少了什麼似的。



  賦予生命意義最佳的方法,是培養慈悲心,為惠澤他人而過活:


這是覓得平和快樂和感到滿足最好的辦法。


慈悲心不但令今生當下這一刻和每一刻平和快樂,為惠澤他人而過活更能令你來生美滿。


即使在最主要的關口,即生命終結時刻,心識離開肉體時,


慈悲心也能令你的死亡充滿喜悅、平和、滿足。


此外,你安祥快樂地辭世,他人亦會感到寬慰。如家人和朋友心感安慰,你便能啟發他們,


成為別人希望與勇氣的榜樣,使他們相信自己死時亦會一樣感到快樂。



  不過,即使已直接證得萬事萬物空性的智慧-我和心靈的究竟本質,但如沒有慈悲心、善心,


頂多也只能達到小乘涅盤的果位,即自身脫離一切痛苦的境地,不能圓滿開悟。


你仍有二重見的幻相,心相續中仍有不善的印記,令你無法直接觀見一切現象,


萬事萬物的空性,即世俗和勝義諦合而為一的境界。



  慈悲心的淨障力量



  對他人有慈悲心,為惠澤他人而過活,能積聚廣大功德。


正如大菩薩和班智達寂天在《入菩薩行論》第一章論述菩提心的利益時寫道:


「菩提心是淨除煩惱和惡業的無上法門。」此外,還有數句偈誦闡述菩提心的淨障效力如何宏大。



  寂天菩薩續說:「正如我們依賴一個強而有力的人而免遭險難,


只是依止菩提心、修習菩提心、善心一分鐘,或者即使只是一秒,已能淨除無量無邊重大的惡業。


既然如此,為何不懇切皈依菩提心呢?」<第一章第十三偈>



  如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慈悲的心念,便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積集廣大功德和淨除眾多惡業。


累生累劫的惡業都得以淨化,有助你證得空性見?為什麼呢?


要證得空性,需要很多功德,亦要勵力消除惡業。


舉例來說,要完成一個耗資百萬元的計劃,便要有百萬元的資金。


同樣,要了悟空性,便需積集廣大功德,而修習慈悲心,利益他人,便能廣積功德,空性的證悟便隨之而來。


  色拉寺大瑜伽士隆多喇嘛仁波切常常親見含攝諸佛事業的度母。


度母指示他修持自他交換法,承受眾生的苦及苦因,摧毀我執心,再把快樂、功德和一切獻給眾生,


滿足他們的願求,使其圓滿方便道和智慧道的修法,臻至正等正覺。


度母告訴隆多喇嘛仁波切:「如修習自他交換法,空性的證悟便會隨之而來。」



  不過,這不是最究竟的目標。


修習慈悲心除可令你通達空性外,更能令你圓滿佛果,


完全斷除內心所有過患、所有煩惱,並能了悟所有教法的真諦。


  對眾生的責任



  欠缺慈悲心,便只有被自私自利的念頭所盤據。忿恨、嫉妒、慾望等煩惱便會隨之而來。


這些壞念頭令你直接或間接傷害眾生,一生又一生在重蹈覆轍。


你一個人產生壞念頭,卻使所有眾生受害。這是極之危險的。


相比之下,即使所有眾生向你發怒、傷害你,甚至殺掉你,也沒有相干。


你只是一個人,無關重要,你只是眾生的一分子。



  因此,最重要的是斷除壞念頭,當下轉化內心,培養慈悲心和菩提心。


為什麼呢?因為今次的投生給你種種良機,讓你完成這種修行。


由無始以來不斷投生,直到現在,你也沒有改變自愛心的態度:


這不但是自己所有困難和痛苦的來源,更是造成無量眾生痛苦和傷害的來源。


你應將之轉變為愛惜和利益眾生的心念,即自己和無量生靈平和快樂的泉源。


過往,你沒有拼棄自私自利的心、謀取個人快樂的念頭,


而將之轉變成菩提心的慈愛之念,但在今生卻可以做到。



  你已具足八有暇和十圓滿的寶貴人身。


此外,不單止值遇具德善知識,教你如何行善,


告訴你來生快樂無誤的善因和脫離輪迴正確的道路,更遇到德行圓滿的大乘善知識,


向你開顯臻至無上正等正覺(不住涅盤)全無錯謬的道路。


你不但遇到佛法,更值遇大乘佛法。即使現在還未遇到善知識,亦具有各種善緣與他們相遇。



  作為眾生的一分子,假如你培養慈悲心,便不會再傷害無量眾生,止息對他人的傷害。


正因為你的慈悲心,無量眾生不再受到傷害,繼而感到平和快樂。這是他們從你身上獲得的利益。



  除了不再被你傷害外,眾生亦能就此利益。基於慈悲心,你幫助他們;


無量眾生因你而感到十分平和快樂,一切全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因為對別人發不發慈悲心,


完全視乎你的想法;無量眾生從你身上獲得傷害或平和快樂,視乎你如何運用你的心靈。


這純粹是你的決定。因此,我們每一個人對都要對每一個眾生的平和快樂負起全責。


我們都要對眾生負責。


  因此,二十四小時中,由早上到夜晚,應盡力喚起對眾生的責任:


「我對無量眾生的平和快樂有莫大的責任。生命的目的是要為眾生帶來快樂。」


不論起床或穿衣,都要秉持這種態度: "我須負上令眾生快樂的責任。他們平和快樂與否全在乎我。"


要知道這是生命的目的。穿衣、洗澡、吃早餐、上班也要保持這種想法。



  以菩提心工作



  工作時,應不斷檢查自己的態度。只在早上出外工作時才發心並不足夠,


工作期間應一次又一次檢查動機是否純正,並且反覆不斷以這種方式,改變自己的態度:


不斷喚起善心,提醒自己要肩負眾生快樂的責任,實踐與否全在我們的決定。恆常秉持慈悲心和菩提心。



  再三檢查動機是否正確:「我是為誰工作的呢?是為自己抑或為別人做的呢?」


心裡為他人工作的感受已經消褪,或者心態已經改變,並覺察到已為自己的快樂工作時,


便要拼除這種心念,轉而想想為他人的利益而工作,秉持慈悲心、善心、菩提心而履行職責。


應盡力生起並保持為他人的福祉,而不是只求私利而工作的念頭。



  純粹為賺錢而工作,不一定代表你不是在利益別人。如果用賺取得來的金錢幫助他人,


例如協助貧病者、宏法利生等,這絕對是利人之舉。


如果工作的目的,是要儲錢做閉關或研習佛法,以惠澤眾生,這便是正確的態度,也是應有的態度。


如果上班和讀書,是為了生活,但是為了惠澤他人而生活;又或者照顧自己,是為了服務他人,


而心裡這樣想:「我任由眾生差遣,令他們離苦得樂」,雖然那只是一份固定職業,但你已是為他人工作。



  以菩提心睡眠



  入睡時,亦應肩負眾生快樂的責任:


「做人的意義是要令別人快樂。為此,我必須健康長壽。睡眠對維持身體健康十分重要。


因此,為了利益他人,我現在入睡。」



  這是佛陀教導如何睡眠的其中一種方法。


「為了使無量眾生脫離痛苦,引領他們臻至圓滿開悟無比快樂的境地,我得首先成就正等正覺。


為此,我必須修習佛法,而要如法修行,便必須長壽健康,而長壽健康來自睡眠,因此,我現在入睡。」



  工作和睡眠佔去我們大部分的時間。


因此,不論工作或睡眠,都要有良善的動機,不然便是在耗費生命一半的時間。


正如道次第教法所述,一個人可以花差不多半生的時間用來睡覺。


因此,不但要知道如何令睡眠成為善行或樂因,還要避免令睡眠成為不善行或苦因,


而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令睡眠成為無量眾生的樂因。



  睡時秉持慈悲心、菩提心、利他之心,睡眠便成為開悟之因,亦即是無量眾生快樂之因。


這是因為以菩提心所做的任何事,即使開悟之前,都是在惠及他人;


生起菩提心進入大乘道後,便開始為眾生帶來深遠的利益,而圓滿道次第修持,


成就正等正覺後,便能引領無量眾生開悟。由此可見,睡眠成為無量眾生的樂因。



  因此,上班或睡覺時,不但要確保自己盡力生起良善的動機,


還要生起慈悲心和菩提心等契合佛法的殊勝心念。


由於不受自愛心所污染,睡眠便成為最佳的修行。以上屬顯乘的睡眠修法。


此外,還有密乘的入睡和睡醒的修法,以便我們醒來後修行不致中斷。


如已從上師接受下三部密續或無上瑜伽續灌頂的修法批注,便可根據所能記起的方法如法修持。


 


 


  附錄:


  梭巴仁波切的簡介



  梭巴仁波切生於一九四六年,他的出生地是尼泊爾,靠近艾弗勒斯山梭羅昆布區的塔米鄉村。


從他誕生的房屋裡,抬頭就能夠看見己故的拉屋都喇嘛洞穴所在的山邊。


拉屋都喇嘛就是梭巴仁波切的前世,雖然他屬於薩迦巴的傳承,


拉屋都喇嘛對寧瑪巴的傳承教導有很完整的瞭解,他是一位偉大的上師。


在他一生中最後的二十年裡,他一直居住在洞穴中,由他的妻子及兩個孩子來照顧他,


他把所有時間都用在打坐上面,或是教導梭羅昆布區及鄰近地區的人們,並且給予精神生活的指點。


他把無盡的慈悲施予眾生,據說,在他的晚年裡,他完全不需要睡眠。



  從梭巴仁波切能夠爬行開始,大部份時間,他都在嘗試攀沿著這條通往己故拉屋都喇嘛洞穴的陡峭山路。


這種情形發生了許多次,他的家人必須用強迫的方式,把他從危險的山路帶回來,他只好不情願的回家。


最後,當他長大開始說話的時候,他宣佈那個洞穴是屬於他,他是拉屋都喇嘛的轉世。


他進一步堅持,他唯一的希望就是過打坐修行的生活。


當他四或是五歲的時候,他宣稱自已是一位轉世喇嘛的這件事情,得到居住近處的寧瑪巴上師加旺山登的公開驗證。


當這個小男孩連續指認出拉屋都喇嘛的器物,並且通過其它嚴格的測驗時,他被正式指認為拉屋都喇嘛的正確轉世人,


並且完全接續紅教的傳承。後來,他從塔米槷廟的住持,這位被親切稱為嘎嘎(祖父意)的喇嘛,接受了寧瑪巴傳承的灌頂。



  年輕的梭巴仁波切在梭羅昆布開始接受傳統的西藏式教育,由字母的方式來學習。他首先閱讀的書籍中有密勒日巴傳。


密勒日巴是十一世紀著名的詩人與冥思者。這本書在他心中點燃了希望變成密勒日巴的渴望,


並且能夠跟隨著如同密勒日巴的根本上師,就是得到很高證悟的馬爾巴一樣的上師學習。


他也聽聞西藏的敏珠林寺廟,這個寺廟是收藏並傳播所有寧瑪巴的教導與灌頂的著名中心,他非常想去那個地方追求他靈修生活。


  當梭巴仁波切還是個年輕男孩時,他就騎在叔叔的背上到西藏去朝聖。


當他到達位於錫金北面多目格西仁波切的敦卡寺廟時,他的叔叔被他所驚嚇,因為他宣稱自己無意跟隨叔叔回家,他


想要留住在寺廟中,把時間都拿來學習修煉佛法。


他的叔叔非常不高興,因為管教這位年輕的仁波切是他的職責。


但是,當地方上的長官認為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時,叔叔只好一個人回到尼泊爾去了。



  敦卡寺廟的僧人們沒有理由相信,這個來自遙遠的尼泊爾的年輕男孩,是一位轉世的喇嘛。


但是,當他們咨詢他們的護法時,卻得到了證實。


從此,他的餐食中就沒有不潔的食物了。


他應該在拉薩的色拉寺繼續接受教育,但是,這些計劃在一九五九年也遭受了阻礙。


最後,他也到了巴色多爾,如前所述,他首先當了格西拉布騰的弟子,然後又成為耶喜喇嘛的弟子。



  圖敦耶喜喇嘛和尊貴的圖敦梭巴仁波切兩師徒前往印度後,在一九六五年遇到首位西方弟子,


其後在一九七一年於尼泊爾加德滿都附近一個名為高班的小村莊定居。


因應眾多弟子的請求,兩師徒開始向愈來愈多旅經該處的西方人,講授佛教哲學和禪修法門。


跟從兩位上師研習佛法一段時間後,很多西方弟子返國,成立佛學團體和佛教中心。



  一九七五年,耶喜喇嘛為正在世界各地擴展的佛教中心網絡取名為'護持大乘法脈聯合會'。


目前,聯合會全球有超過130個中心,遍佈26個國家,並有舉辦其它利生活動。每年更在不斷擴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多傑嘉稱 的頭像
    多傑嘉稱

    噯嗎霍

    多傑嘉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