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陽能發電、重力輸送的供水系統,將飲用水供應全間學校。
這個可持續發展的工程設計贏得多個國際獎項。
當我們準備於明天紀念佛陀成道與入滅時,
我想我們該稍停一刻,思維我們的人生及其意義。
三個傻小子在飲水泉旁嬉戲。
首先讓我跟你們分享一些消息。我剛從拉達克回來,在當地曾經前往天龍白蓮花學院及嘿密寺探訪。學校裡的小孩向來讓我感到十分開心,但今次卻有點不同,不但那些小孩讓我感到開心,那些老師們和照顧幼兒班學生的褓母們,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彼此關懷的態度,都讓我深感欣喜。拉達克的學校計劃特別讓我感動,讓我感到我們真正能夠身體力行,將我們教導學生的東西和接受的教法付諸實行。
嘿密寺的牆壁也許很快就會倒塌,但我對那裡的發展,還是感到歡喜。此情此景讓我們好好的上一堂關於無常的課。由於當地人的請求,我作了這次突然而短暫的拉達克之旅。他們請我為那些圍牆祈禱,希望它們能支持一段很長的時間,不會倒塌,即便最終還是要倒塌,也不會傷人或破壞任何珍貴的東西。於是我前去跟那些圍牆的「守護神」商討一番,做了些你們不會相信的,稀奇古怪的事。你們也不會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也不會懂我的意思。所以我也不必將這些聽起來有點稀奇古怪的事告訴你們了,只想讓你們知道,我心裡充滿了喜悅和詳和。
儘管納旺索巴拍了些十分好的照片,由於這裡的設備和技術上的問題,我未能將拉達克之旅的照片上載到網站。也許過一兩天當設備的情況較穩定時,我一定會透過這些精彩的照片,與你們分享我的旅程。現在暫且從學校的網站借用一些照片來點綴這篇文字。
嘿密博物館去年7月開幕,我今次也去了博物院,這是我第二次到那裡。能夠將珍貴的聖物向眾生,特別是那些對真誠的靈性修十分虔敬的人展示,我感到十分自豪。我甚到感到,這所博物館會利益那些徘徊於人生路上、不斷尋找些什麼,但並無虔敬之心的心。能夠看到歷史的痕跡,也是於他們有益的。即使博物館內的陳列方式並未達到國際水平,我們已正在不斷改善。很多人告訴我們,他們從未在寺院內見到像這樣的博物館。
我決定在嘿密寺辦一所僧人的學校,最終可容納800至1000個小男孩,希望他們在那裡修學一段時間後,能成為天龍(竹巴)傳承的傳人,尤其是目前在拉達克仍然生意盎然、十分活躍的那一部份。因此我十分渴望能努力為嘿密寺、拉達克及我們的傳承提供教育設施。目前基礎已打下,加上印度政府及當地熱心人士的幫助,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當然,我也知道,當學校完全落成後,我的經常開支就會大大增加。一如既往,我相信我可以為如此重要的目標,從全球各地籌集款項。我很清楚,一定不會有問題的,因為我的朋友們,向來會想出些方法或給予幫助。因此我感到十分樂觀,而且當我參觀嘿密寺僧侶學校時,對這種樂觀的感覺感到高興。稍後我會拿些照片來給你們看。
儘管在拉達克十分愉快,心中充滿樂觀和正面的感受,但是從拉達克回來後,我卻聽到、讀到緬甸和中國的天災消息,感到十分傷心。當我看到這兩個國家的兒童瀕臨死亡的照片時,特別感到痛心。有些只是嬰兒,還有很多在災難發生時,正在學校上課。跟拉達克我們學校裡的小孩比較,對比是何等強烈。同時,我也立時明白,這是關於無常、業力與因果的沉重教訓。其實我們都是造作這些因緣的人,因此這些因緣也會帶來善或惡的業果。
2008年5月18日中國新華社發佈的圖片,
發生大地震的四川省綿竹縣漢旺鎮東汽中學的瓦礫堆中,一個已死亡的學生手中仍拿著筆。
我真心的盼望並祈禱,我們無須經歷這些痛苦與毀滅的經驗,並在別人的苦難中,深信業力因緣的不二定律。與其自惡業而生的惡果中學習,我們應了解並學習如何防止這些悲傷與負面的經驗。不過,我也不想在這裡談這些東西,花費你們的眼力。你們可在天龍傳承周年結集的網站上,看到康楚仁波切傑美貝瑪寧查所寫的關於兩個天災的聲明。
2008年5月15日,大地震後四川省什邡市紅白鎮一所學校倒塌,家長為死去的孩子慟哭。
「存為愛」是我一年前開始推動的活動,我們應為那些因失去至親而悲痛萬分的天災生還者做點事,給予一些幫助。我從新聞中看到,在緬甸風災中,可能有100,000人死亡,但由於政治原因,當地的人仍然未能得到足夠的協助。在中國雖然眾人都幫忙收災,在可能會有餘震發生,而水壩決堤也可能造成更多人死亡。
5月17日,受熱帶氣旋納爾吉斯影響的兒裡,在仰光近交的達拉等候食物。
救援團體警告,受風災破壞的緬甸,除非立即得到緊急糧食接濟,
否則數以千計的兒童將數星期內餓死。
我已跟香港的天龍基金會商量,該與哪一個人道救援組織合作。
我們會將進展情況告訴你們。但我想首先我們應盡可能多籌款。
災民需要大量的經濟與精神支持,方能重建家園與安全感。
我完全同意康楚仁波切的想法,由我們的僧眾及尼僧開始,
成立救援小組。我們應該開始訓練僧眾與尼眾,
讓他們成為專業的救援小組,讓他們可以到前線去幫助人。
但很遺憾的,目前我們並沒有所需的技能與人力,
因為「存為愛」在天災救援方面,經驗尚淺,
但我們也不能等到準備好才去幫助別人。
目前我們必需與有經驗,跟我們志同道合的人道團體合作。
我的夢想是,數年之後我們能夠派出救援隊,
到世界上一些不起眼的角落去,從我們自己的社區開始,
幫助更多的人和其他眾生。
我已前也曾說過,盼望並祈求我們可以跟證嚴上人的慈濟基金會學習。他們是首個進入緬甸及中國的國際人道組織,也許是唯一能於災難發生的一刻,立即準備一切前往救援的佛教人道組織。有個朋友告訴我,地震發生兩小時後,他們就進入了災區。我真不明白他們是怎樣做到的。由於我們都很認同他們提供援助的方方,我們不防首先給予經濟上的贊助,也許日後可跟他們商量,派一些我們的人往他們那裡受訓。能夠做到證嚴上人的團體所做的,對我們這樣的一個藏傳佛教團體來說,是很有價值的。我為證嚴上人感到驕傲,對我來說,她是個女中豪傑,以佛教上師的身份,勇敢地實踐菩提心來利益眾生。
我們的活動,不應受宗教、國族、文化等差異而有所分別,其實這一切都源於佛陀的菩提心教法,而菩提心是不分宗派的覺悟之心。覺悟是無分宗派、不屬於任何宗教、沒有固定不變的基礎。痛苦對於眾生也是如此,不分國族與文化,眾生皆會受苦。我期望香港天龍基金會也能做到這一點。我在此呼籲各地的竹巴中心,將為緬甸及中國受災者籌得的款項,全部送往香港天龍基金會,讓天龍傳承內的人,能夠集腋成裘,與他人分享愛心,並實踐我們對「存為愛」的信念與承諾。
除了在天龍傳承周年結集的網站上的首個「存為愛」籌款賑災活動外,天龍基金會下安排將港幣200,000元捐贈給一些正在協助緬甸及中國受災者的人道救援團體。我也讓他們跟正在成都的立登仁波切聯絡,好讓他從德格的寺院中派出十位僧眾,負責購買一些必須的物資,送往地震災區,向受災的人傳達「存為愛」的訊息。很可惜我們沒有什麼人在緬甸,否則他們可以幫助我們,在靈性上跟這個地方結緣。我對一些朋友說,目前經濟與醫療的支援固然十分重要,但是讓受災者重拾信心,自痛失至親的哀傷中恢復平靜,給予精神上的支持與對靈性、業力、慈悲的瞭解,也十分重要。
我曾到「存為愛」的網站瀏覽,很可惜,各種活似乎逐漸減少,甚至變得有點像娛樂活動了。我衷心的希望並祈願,各地竹巴中心的負責人或負責的小組能夠繼續努力,投入「存為愛」。有些人說由於工作或其他原因,經常感到疲倦,但我認為疲倦是由於心靈的怠惰,並非身體上的問題。也許是我們的福報不夠,因此缺乏一些積極的人來協助,很多人給我各種的藉口,但只讓我感到那是軟弱的表現。如果你們都想我跟我的同事們有一個留在這世上的目的和理由,那麼你們應該協助我們將靈性修持實踐出來。否則,「存為愛」只會成為一個笑話和一場娛樂。因此我想呼籲所有竹巴中心的負責人及負責的小組,認真投入「存為愛」。我可以告訴你們,由於全球暖化的問題,我們很可能會見到更多的災難。作為菩提心的追隨者,包括所有的仁波切、僧眾、尼眾等,無論身體與心靈,均應作好準備,好讓有需要的時候,能夠貢獻我們些微的幫助。
明天是佛陀的聖日,讓我們一起做些事情,幫助受災的人。康楚仁波切在他的呼籲中引用了寂天菩薩的話,我也跟隨他的做法,在此引用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中的幾段:
有了堅忍後,我當培養熱忱;
因覺悟只會跟盡心盡力的人同在。
一如沒有風就不會有活動,
因此沒有熱忱功德就不會出現。
何謂熱忱?
就是於有益之事中找到喜樂。
與之相反的事情,就是懈怠,
被惡事吸引
出於意志消沉而鄙視自己。
由於不捨安逸的快樂之味,
由於渴望沉睡
由於對輪迴的痛苦沒有醒悟,
懈怠變得十分牢固。
一如當蛇遊到我的膝上時,我會馬上站起來,
同樣,如果睡眠或懈怠出現時,我也會馬上阻止它們。
最後,我給你們的忠告是,不要等到死亡臨近時,
才開始積聚功德,因為你將不再有時間和機會了。讓我們將行善之心化成行動吧。
存為愛!
資料來源
http://www.drukpa.org.tw/reports/2008/20080518_love.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