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uyCarTV [Go車誌]朱嘉偉 】
今天的油價是98無鉛34.7元、95無鉛33.2元、92無鉛32.5元、柴油30.3元,
我們假設一輛車從新車到報廢行駛30萬公里花費十年的時間,
平均油耗我們樂觀一點跑十公里/1公升好了,那也需要三萬公升的汽油,
以95無鉛汽油來計算,十年間需花費97萬5000元整,平均一年花9萬7500元,
這還得保佑油價不再續漲。
開車十年你知道要花多少代部成本嗎?
除了油價之外,稅金以一輛2000c.c.的中型車來看,十年得花費17萬4400元,
單這上述兩個花費就讓一位擁有汽車十年的消費者,花費破百萬!
所以,如果現在馬上有一輛電動車賣一百萬,建議您趕快買。
台灣腹地不大,而且大都會區彼此間的距離也不長,以行車環境來說,
台灣實在很適合發展電動車產業,國產車廠每年花費大把鈔票投注國產新車上市,
為什麼不試看看電動車的研發?
說到此很多人可能持反對意見,不急不急!請聽筆者娓娓道來。
汽油引擎沒油了要加油、如果是氫燃料或氫氣乾了,當然也要進行補充,
氫的生產不難,但蓋一座加氫站您知道要花多少錢嗎?如果像瓦斯加氣站一樣,
全省不超過20間,那麼氫燃料的推廣就會遇到瓶頸。
雖然氫燃料的安全性不是問題,但讓您每天車內背著兩、三瓶氫燃料瓶,
心裡還是會難免毛毛的吧!?
最後,氫燃料引擎的研發,以國內汽車產業的技術來說,氫燃料不是不好,
而是對於台灣來說,短時間不太適用也頗有難度。
瓦斯車只是暫時性的替代方案
大部分的運將大哥都會選擇瓦斯車與汽油混搭來節省能源,
我們都知道汽油除了在燃燒室燃燒產生動能之外,還有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個功能,
那就是潤滑;至於瓦斯雖然也具有燃燒產生動能的功能,
但卻少了引擎機件非常需要的潤滑功能,所以很多瓦斯車還會以一個潤滑劑瓶輔助,
藉由空氣混合瓦斯來幫助引擎內部潤滑功能。
引擎壽命是瓦斯車亟待克服的要件之一。
從補助與降低稅賦著手
電動馬達、傳動系統、電器系統與電池,這四個是電動車能否研發順利的要素,
動力馬達以台灣的工業來說不難,傳動系統更不是問題,
至於電氣系統從目前國產車密密麻麻的豪華配備來看,更是最容易克服的一環,
最後一點就是電池,這大概是目前國內車廠無法即刻研發電動車的最大阻力;
手機、電腦等3C商品的電池簡單,但如果是要供給一噸車重的車身,就難處很高。
【做出一堆產品等人買,和湊齊一堆等著買產品的人再來生產】兩者有很大的差異,
如果政府願意以購車補助,譬如10%車價,然後再減免牌照與燃料稅,
以一輛百萬電動車來說,單補助與稅金減免就可以省下約30萬元上下,
再加上油錢的開銷,電動車高額的車價就幾乎賺回來了,駕駛者只需負擔電費、
保養費與比較棘手的電池汰換費用。
電池的壽命與記憶功能是關鍵
大家都用過手機、電腦等3C商品吧,一般的手機電池大約兩年後蓄電量就走下坡了,
任何電池目前都有這樣的瓶頸,每次充電與放電都因為電池中的記憶功能,
導致下次充電時的蓄電量就會下降,長久下來原本可以充100%的電池,
可能就只剩下50%甚至更低。
電池壽命也是電動車另一個罩門!別說十年、可能連五年都是個問題,
車主在汰換電池時如果價格太高,也會大大降低購買電動車的意願。
哪裡充電?這需要政府投資設置
筆者曾經在約幾個月前跟某政務官聊天,當時筆者曾有個算是天真的想法,
如果在幾個大都會區的公有停車場及路邊停車格,設置10%專供電動車充電車位,
然後以停車費打折加上充電免費來吸引電動車購買意願,甚至補助私人停車場如法炮製,
那找插頭充電就不是問題;說到此很多人會問,錢從哪裡來對吧。
前一陣子中油凍漲的時候,不是說一天虧損好幾億,一個月虧損破百億,
這些錢如果拿來補助停車場業者設置充電插頭,那現在早已滿街插頭等你來充電。
通常在都會區活動的駕駛者,每次停車的時間大多會超過一小時,
這足以讓電動車充約80%的電力,續航150公里不是問題,看個電影、
逛逛街就可以幫電動車的電池充滿,很容易辦到吧。
關鍵在於政府的態度
說了這麼多?誰來做誰該負責,政治這環筆者不懂,
但我只知道如果決策單位的態度如果是正面的,配合以上的措施,
就會有車廠願意一試;也許筆者舉例的條件有瑕疵,
但應都可以找到替代方案來解決,只要有人願意當開路先鋒,就有希望。
相信你我也樂見幾年後馬路上滿街電動車的景象,既環保、又省錢、
還可以提升台灣的形象,我實在看不出推動電動車有甚麼缺點。
http://tw.autos.yahoo.com/auto_information_article2/url/d/a/080817/12/25rs.html